《防灾科技学院报》
出版时间:2017-11-27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探索中前进 在前进中发展

——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本科教育发展纪实


作者:经济管理系
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自2006年开展应急管理本科教育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目前就读这个专业的在校生人数近200人。在十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该专业坚持应用型本科定位,对接行业需求,以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基本理论和信息科学、灾害学基本知识,了解各种突发事件的产生机理及应急管理活动一般规律,掌握突发事件应对信息及相关空间数据的处理技术,具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灾害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对辅助决策与应急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应用空间信息处理,在政府机关、企业事业、社区管理、教育培训等机构从事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应急管理专业建设初期,教师仅有3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通过引进和培养多种手段,初步建立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该专业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9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4.44%,博士5名、硕士4名、在读博士3人,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100%,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每门主干课程均有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保证有2名以上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教学梯队。
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初期,为了提升专业建设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对专业建设的研究和指导作用,使人才培养更好地对接行业和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需求,经济管理系成立了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了国务院应急办、清华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局和学院内部多位专家担任委员会委员。
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经济管理系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行业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长”于行业特色、“宽”于专业口径、“高”于创新能力的“长宽高”人才培养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依托通识课、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具备良好扎实的灾害学基础理论、熟练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与综合而专业的应急管理理论方法的同时,确定了灾害风险管理、应急辅助决策及组织调度三个课程模块。在依托现有通识课、平台课、核心课与三个专业模块课等知识、技能体系培养的过程中,辅以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均较强的三阶段集中实践与涵盖各学科的开放实验、学科竞赛与暑期社会实践环节,强调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知识再学习与问题解决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教材和课程建设
该专业教师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逐步构建重点建设课程、精品建设课程、精品课程三级院级课程建设体系,不断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目前,完成院级精品建设课程结题3门,重点课程建设结题4门,在建4门。2016年,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应急管理教学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教学质量,服务学习型校园建设,课题组教师开展《灾害风险管理》在线视频建设工作。
在开展应急管理教育的过程中,经济管理系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目前出版了《灾害经济学》(第2版)、《应急管理概论》和《灾害风险管理》三部教材,其中《灾害经济学》(唐彦东著)于2014年被评为防灾科技学院首届优秀本科自编教材一等奖。《紧急状态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分析》已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协议,《灾害损失评估》课程已立项。经过多年的教学素材与讲义积累,《预案编制与演练》、《避难场所规划与管理》、《应急物流概论》、《应急决策技术》等拟申请教材建设相关项目立项。
四、推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高等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经济管理系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条件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专业建有灾害应急处置实验室、救援技术与装备实训室,拥有应急处置软件、应急管理案例库与预案模拟系统及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终端等设备。师生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学科竞赛。该专业充分利用行业办学优势,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发展。2016年、2017年分别与咸亨国际应急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地震局搜救中心签订共建应急管理产学研基地与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合作协议,可进一步保障专业课课内实验、集中实践、开发实验、学科竞赛与集中实践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有效保障。
五、注重加强教科研工作
教师不断凝练科研方向,以科研促教学,将科研成果回归课堂。近年来,教师在灾害风险、灾害经济与损失评估、防灾规划、辅助决策技术、低碳物流、环境地质灾害、社区应急等研究方面,主持或参与各类教科研课题19项(其中课题组成员主持18项、参与1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承担和参与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中国地震局行业专项、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地震局教师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课题。近年来教师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EI检索5篇、核心期刊35篇),出版专著3部(涉及灾害经济、灾害风险管理、自然灾害空间技术应用、应急决策技术、应急管理基础理论等多个研究方向),并把教科研成果应用到教材和课程建设中,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2013年以来,团队教师共获得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
教师在掌握行业需求的基础上,主动承担了地震局相关科研课题,服务行业和社会,包括《地震应急管理进展(文集)》编辑与出版组织工作,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课题《高校地震应急预案与演练研究》、《地震灾后重建政策的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地震应急管理与响应行动案例研究及数据库建设》。
六、积极推进对外交流
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学术活动40人次,其中唐彦东老师2016年被聘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与专业委员会各成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2015年又参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城市综合应急救援体制与应急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于汐老师参加了Anylogic软件培训班、第四届全国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及在荷兰蒂尔堡大学举办的ISCRM国际暑期研究班;李海君老师参加了ENVI培训班;安毓琪参加了ArcGIS中国培训中心举办的培训活动(中国科学院)。李海君、薛辉、郭继东参加了微课发展规范研讨会暨微课开发应用实操技能培训班;此外,团队成员每年都参加“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民政部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年会、国际应急管理论坛暨中国(双法)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教师们通过参加各类研修培训和学术活动,就应急管理前沿问题与国内外学者广泛交流,并借助会议平台在不同学科领域发表团队成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今后,经济管理系应急管理专业将通过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打造专业教学团队、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编辑:羿秋爽  陈 红  张 烁)

防灾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996次访问,全刊已有159135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