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报》
出版时间:2018-11-26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在撑起我们的中国梦?


作者:郭丽楠


谁在撑起我们的中国梦?


我出生在河北乡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早年曾做过乡村代课教师,后因收入低难以养活三个儿女而开始打各种临时工。他脾气很好,说话却很慢,能让听他说话的人等到着急。当然,听母亲说,他做教师时说话并不慢,大抵是因为他对授课内容比较熟悉的缘故。他不是共产党员,没有担任过任何社会职务,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当然,他从未与我谈论过中国梦相关的问题,然而,他对我的一些教育与引导,却促使我代他绘出他的中国梦,乃至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中国梦。

一、贫而不悲,笑迎苦涩人生

小时候,家里实在穷,各种资源都非常有限,甚至让孩子初中毕业就直接工作成为一些贫困家庭的首选。当然,我的父亲并不是这样。因曾当过几年教师的缘故,虽然家境贫困,但他很重视我们姐弟三人的教育。但重视不等于对孩子唯读书至上的宠溺,而是更注重我们人生观的塑造与品格的发展。他会骑几个小时自行车一路哼着不完整甚至可能跑掉的歌带着我满市区的转,只为了给我买一套奥数书、必备的汉语、英语词典等。之所以转满城转,是因为他希望和我多看几个版本,以买到最中意的一本书,而因为预算有限,不能同时买多本。一路骑车又渴又饿,父亲问我:“想吃雪糕么”,我说“想呀”,父亲说,回家让你妈给咱们做“无色无味液体雪糕……”,引得我一路哈哈大笑,忘掉一切饥饿困乏。这些点滴的苦中作乐的故事,让我认识到,贫穷照样可以很快乐,贫穷照样可以很乐观,这就是父亲对子女的初始引导。

1997年,我小学升初中,姐姐则是初中毕业要去中专就读。那时候爸爸一个月工资是300元,姐姐一年的学费是2400元。我本来已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家当地最好的但学费最贵的初中,无奈家里实在是没法同时供养两个孩子读书。然而,当时我并没有看到父亲因为此事而唉声叹气,也没有偏执到要卖肾卖血去追求看起来的两全其美,而是把周边的几所初中全带我调研考察了一遍,跟我一起客观评价每个学校的优劣势,并与我进行了一场语重心长的谈话。我至今仍记得我的担心“会不会因为到了一所不好的初中,就学习成绩下滑,与好学校的学生产生差距?”父亲回答:“不会的!事在人为,好学校也有差学生,差学校也有好学生。”同时还给我讲了“鸡头凤尾”的道理,告诉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拿我国与美国、苏联国家举例子,大意是“遇到临时的困难,不要被它压倒,而是要跳出来看待。它有时候带给我们更多的机遇,就像毛主席当年带领共产党成立新中国,也是从重重困难中走出来的……”在父亲的开导下,我毫无怨言地乃至欣喜地到当地最普通但减免学费的初中就读,并实现了超出父亲预期的结果。

等到大学学了思想政治课,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辩证主义,这就是父亲在帮我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对父亲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父亲,区区一位农夫能这样高瞻远瞩地教育子女,有的更多的不是他那发自内心的对国家、对儿女的美好期盼与信心么?

二、乐勿忘本,家国情怀于一身

然而父亲的教育理念,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希望我乐观看待贫困、接受现状这个层面,他有他独特的农夫家国情怀。

还记得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很兴奋,对父亲:“是您建议我到外地求学,而不是留到本地大学读书的,读书后可能没法经常回家看望你们,以后您会不会因为想我而后悔这个建议”父亲依旧是憨厚呵呵地笑出声,然后认真地看着我,慢吞吞地“怎么会后悔呢?我们把你养大,就是希望你有机会能飞更高更远,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当时听这句话的时候,并未感动到流泪。谁曾想,我后来曾多次因为一想起来二老在家乡逐渐老去的情景,加上这句话而落泪。

临开学前,在家里收拾行李的时候,父亲一边看着我和母亲收拾,一边慢吞吞地对我说:“现在国家提出了振兴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需要人才,你以后寒暑假要是有机会到西部去,就可以不回家,去那里做做服务。”我当时就是简单应了一声。真到快寒假时,碍于尚未完成父亲的嘱托,我跟他打电话,说我们学校好像没有让大一学生到西部的活动,他就说,那你可以选择过年回家,也可以选择过年不回家,如果需要,也可以在北京当志愿者,服务周边社会;总之要增加服务社会的本领,不要辜负国家的培养。当然,最终我还是回了家,因为我真的想家,而且在同班同宿舍同学都回家的环境下,我更不愿意一人在学校过年。回到家,我娇嗔地怪父亲狠心,说别人家父母都巴不得子女早些回家,就他像个后爸爸、傻爸爸。他照旧嘿嘿一笑,说:想是想,但不能只考虑自己家

我读大学期间,伴随着国家三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号文件每年出台,粮价连续上涨,农民不需要交税而且可以从国家领到补贴,我也因成绩优异而顺利保研。父亲不止一次地对我说,现在国家政策真好,你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一定要好好研究国家政策,研究该如何为百姓谋福利。在父亲这些观念的引领下,我大学几乎每个暑假都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各地的农村去调查,去积累研究农村问题的素材与经验。

三、踏实向前,勿忘初心勿失爱心

至今仍记得,大一时,同学们一起在探讨将来有了钱会怎样。大家的回答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的规划,是将来不要带各种首饰、不要穿金戴银,要把这些支出都攒起来,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当然,目前我仍未实现当初的诺言,但初心不曾忘。

今年,我又换工作到高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新的岗位更是将我以自身能力去服务社会的职责摆到桌



防灾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0520次访问,全刊已有159081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