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报》
出版时间:2018-05-29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汶川•生命之歌




【编者按】为了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学院策划了《汶川·生命之歌》专题纪念晚会。晚会集原创音乐、戏剧、歌曲、舞蹈、朗诵、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整场演出形象化、全景式回顾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展现了在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下灾区十年来重建的辉煌成果,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讴歌了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学院迟宝明教授作为晚会的总策划、编导,为晚会撰写了《汶川•生命之歌》组诗,党委宣传部井京龙撰写了组诗的部分内容。

 

一、天健地坤

光阴亘亘,宇宙无边。

鸿蒙初开,气爆尘旋。

沌者为地,清者为天。

神斧铿锵,隆隆造山。

江河肆意,携土堆田。

日照月映,万物繁衍。

 

这就是我们的星球,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

我们从远古走来,

我们一路前行,

一路千苦万难,

一路灾难相伴。

脚下埋岩浆,

头顶罩冰川。

洪水滔滔,人或为鱼鳖,

山崩地裂,沧海变桑田。

噫吁嚱!

我们从未绝望过,

哪怕身陷泯灭之渊。

 

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神农百草,锄舞禾田。

橹摇碧水,嫘祖始蚕。

祛害兴利,河清海晏。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天不欺我,我不负天。

天人合一,把手言欢。

人脉不绝,薪火永传。

 

 

二、家乡美

风,在这里格外柔和,

雨,在这里格外顺畅,

山,在这里格外俊秀,

花,在这里格外怒放。

这是祖国的西南腹地,

一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美丽地方。

 

龙门山,蜿蜒千里、修短合度,

龙门山,瑰姿奇雄、艳逸大方。

盆地在这里枕着高原而祥和,

大河从这里冲出雪山,舞动着奔放。

华夏文明,

依然闪烁着“三星堆”的光辉,

汉、羌、藏,

在蜀锦上编织着多民族发展的希望。

 

啊,龙门山脚下,那些带着温度的地名,

汶川、北川、都江堰、映秀.....

都是我们的美丽家乡。

羌笛吹绿杨柳,大禹在这里诞生,

岷江润泽万民,这是李冰父子治水的地方。

山村小城舒展着山水相映的画卷,

经济重镇插上了腾飞辉煌的翅膀。

这里,羌红舞动,踢踏着天地和云朵,

皮鼓狂热,拥抱着未来、驱赶着沧桑。

......

和这个伟大的时代一样,

这里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在幸福的花海里徜徉。

 

三、山河劫

大地炸响的一声霹雳,

在美丽富饶的龙门山畔,

狠狠地撕开了一道伤疤,

整个大陆都在狂妄地抖颤……

那是天地之悲歌、午后的梦魇,

家园破碎、山河改观,

生命蒙尘、天光暗淡。


熙攘热闹的商场,

明亮的办公室,

曾经温暖的家啊,

琅琅书声的校园。

……

此刻都狰狞成坟墓,

都幻化成魔鬼,

都蜕变成野兽,

它们在咆哮、在盘旋。

带刺的垂尾扫过废墟的每一个角落,

它们企图,

让生命低下高贵而美好的头颅,

它们妄想,

让儿女与母亲阴阳两重天!

 

四、抗震曲

80秒的大地颤抖,

敲打着大半个中国河山,

瓦砾下生命的嘶喊,

钩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

从这一刻起,

废墟下,埋的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的爹娘,

整个中国, 火速开始了史诗般的大救援!

彻夜不眠的总书记,

部署着全国大驰援。

年过花甲的总理,

爬上废墟指挥抢险。

首长率战士,踏破铁鞋直抵“孤岛”汶川,

将军和士兵一起,要用凝血的手指把瓦砾翻个底朝天。

扑捉一线生机,每发现一位生者,

就打响一场生命的攻坚战,

每救出一名生者,

就像一面胜利的旌旗在招展。

震不垮、冲不散、解不开、斩不断,

是天下一家、血浓于水的情缘。


直升机,紧急起飞,紧急空降;

冲锋舟,紧急起航,紧急搜索;

医疗队,紧急手术,紧急救援——

说什么天塌地裂,石破天惊凭我们一腔热血,

说什么山崩路断,一米一米开路看我们,一副肝胆。


我们的脊梁是桥,我们的双脚是路,救援的路不会中断,

我们的胸怀是海,我们的意志是山,生命之源血脉相连。

十万大军,协同作战,让所有幸存者生命凯旋,

亿万民众,全球华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后方总——动——员!

送来水米充饥,送来衣被御寒,捧来爱心送暖,

空运,水运,陆运,天和地同声喊:“进川!进川!”


失血的汶川需要鲜血,我们有世界最大的“中华血库”,

志愿者举起的臂膀,像森林一样浩瀚!

困难的灾区急需募捐,举国动员,伸出援手,渡难关,

青年、少年、孩子、老人、甚至乞丐,

组成了绵绵不断捐款队伍,

构成了这个民族在危难前团结一致、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


我们曾经在绝望中放飞希望,

我们曾经在苦难中征服苦难。

我们不惧怕死亡,

无数的死亡让我们更明了我们浑身是胆。

但我们要生,生得顶天立地,

我们要活,活得辉煌灿烂。


二零零八的汶川地震,就这样——让历史壮怀激烈、不再悲泣,

二零零八的中华救援,就这样——让我们热血沸腾、拒绝哀叹!


五、探索路上


中国人说,地震是鳌鱼生气、天苍怒愤,

古希腊神话说,地震就是海神普舍顿,

日本人说,地震是鲇鱼翻身。

人们总是不停的想,不停地问:

地震是什么?怎样才能摆脱这该死的地震?

从古老的占星术,

到西周伯阳父的“阴阳说”;

从张衡候风地动仪,

到康熙1721年撰写的科学文章——《地震》。

求索之路何其漫漫,

灾难之夜何其沉沉。


随着历史巨人的一声呐喊,

同共和国年轻的生命一样,

防灾减灾事业迎来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专业队伍从无到有,

依靠科学不再相信鬼神。

高山峻岭设下了“听地耳”,

断裂之处打下了“问地针”。

我们豪壮地从邢台开始了“预报”,

既有1975的喜悦又有1976的悲忍。

从苦难中一次次爬起,

失败从不能改变我们对成功的追寻。

我们查清楚了哪里地段最危险,

我们明白了什么样的结构最抗震。


成功的前方,路从不平坦,

人命关天的事,又怎能一帆风顺?

防震减灾事业任重道远,

防震减灾科学博大精深。

百折不挠就是我们的性格,

我们的不怕继续苦难行军。


看,我看到了北川废墟上“我要探索”的身影,

听,我听到了那曲高原上“我们能行”的声音。


六、国盛民安

一年又一年,

春入怀抱,

疮痍阑珊。

一年又一年,

放飞梦想,

锦绣江山。

一年又一年,

春风浩荡,大潮翻涌,

防灾人又站在了新时代的起点。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

 

驶向百年梦彼岸的大船,

正乘风破浪扬起风帆。

“防灾减灾救灾”号角已响起,

“大防灾”旌旗猎猎在召唤。

新时代,新理念,

新部署,新发展。

没有安居,哪有乐业,

没有安居乐业,

何谈筑梦百年!

一张蓝图绘到底,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撸起袖子加油干,

绿水青山久久在,

任凭地动山摇自怡然。

 

不再重演,1556年华县!

不再重演,1920年海源!

不再重演,7.26唐山!

不再重演,5.12汶川!

 

防灾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587次访问,全刊已有1591366次访问